韓詩外傳卷第九
第一章
孟子少時誦,其母方織。孟子輟然中止,乃復進。其母知其諠也,呼而問之曰:“何爲中止?”對曰:“有所失復得。”其母引刀裂其織,以此誡之。自是之後,孟子不復諠矣。孟子少時,東家殺豚,孟子問其母曰:“東家殺豚何爲?”母曰:“欲啖汝。”其母自悔失言,曰:“吾懷姙是子,席不正不坐,割不正不食,胎教之也。今適有知而欺之,是教之不信也。”乃買東家豚肉以食之,明不欺也。詩曰:“宜爾子孫承承兮。”言賢母使子賢也。
第二章
田子爲相,三年歸休,得金百鎰奉其母,母曰:“子安得此金?”對曰:“所受俸祿也。”母曰:“爲相三年不食乎?治官如此,非吾所欲也。孝子之事親也,盡力致誠,不義之物,不入於館。爲人臣不忠,是爲人子不孝也。子其去之。”田子愧慙走出,造期還金,退請就獄。王賢其母,說其義,卽舍田子罪,令復爲相,以金賜其母。詩曰:“宜爾子孫承承兮。”言賢母使子賢也。
第三章
孔子出行,聞哭聲甚悲。孔子曰:“驅之驅之!前有賢者。”至則皋魚也,被褐擁鎌,哭於道旁。孔子辟車與之言曰:“子非有喪,何哭之悲也?”皋魚曰:“吾失之三矣。少而好學,周遊諸侯,以歿吾親,失之一也。高尚吾志,簡吾事,不事庸君,而晚事無成,失之二也。與友厚而中絕之,失之三矣。夫樹欲靜而風不止,子欲養而親不待,往而不可追者年也,去而不可得見者親也。吾請從此辭矣。”立槁而死。孔子曰:“弟子識之,足以誡矣。”於是門人辭歸而養親者十有三人。
第四章
子路曰:“有人於斯,夙興夜寐,手足胼胝而面目黧黑,樹藝五穀以事其親,而無孝子之名者,何也?”孔子曰:“意者身未敬邪?色不順邪?辭不遜邪?古人有言曰:‘衣歟醪歟,曾不爾聊。’子勞以事其親,無此三者,何爲無孝之名?意者所友非仁人邪?坐,吾語汝。雖有國士之力,不能自舉其身。非無力也,勢不便也。是以君子入則篤孝,出則友賢,何爲其無孝子之名?”詩曰:“父母孔邇。”
第五章
伯牙鼓琴,鍾子期聽之。方鼓琴,志在太山,鍾子期曰:“善哉鼓琴,巍巍乎如太山!”莫景之間,志在流水,鍾子期曰:“善哉鼓琴,洋洋乎若江河!”鍾子期死,伯牙擗琴絕弦,終身不復鼓琴,以爲世無足與鼓琴也。非獨鼓琴如此,賢者亦有之。苟非其時,則賢者將奚由得遂其功哉!
第六章
秦攻魏,破之,少子亡而不得。令魏國曰:“有得公子者賜金千斤,匿者罪至十族。”公子乳母與俱亡。人謂乳母曰:“得公子者賞甚重,乳母當知公子處而言之。”乳母應之曰:“我不知其處。雖知之,死則死,不可以言也。爲人養子,不能隱而言之,是畔上畏死。吾聞忠不畔上,勇不畏死。凡養人子者務生之,非務殺之也。豈可見利畏誅之故,廢義而行詐哉?吾不能生而使公子獨死矣。”遂與公子俱逃澤中。秦軍見而射之,乳母以身蔽之,著十二矢,遂不令中公子。秦王聞之,饗以太牢,且爵其兄爲大夫。詩曰:“我心匪石,不可轉也。”
第七章
子路曰:“人善我,我亦善之。人不善我,我不善之。”子貢曰:“人善我,我亦善之。人不善我,我則引之進退而已耳。”顔回曰:“人善我,我亦善之。人不善我,我亦善之。”三子所持各異,問於夫子,夫子曰:“由之所持,蠻貊之言也。賜之所持,朋友之言也。回之所持,親屬之言也。”詩曰:“人而無良,我以爲兄。”
第八章
齊景公縱酒,醉而解衣冠,鼓琴以自樂,顧左右曰:“仁人亦樂此乎?”左右曰:“仁人耳目猶人,何爲不樂乎!”景公曰:“駕車以迎晏子。”晏子聞之,朝服而至。景公曰:“今者寡人此樂,顧與大夫同之,請去禮。”晏子曰:“君言過矣。自齊國五尺已上,力皆能勝嬰與君,所以不敢亂者,畏禮也。故自天子無禮則無以守社稷,諸侯無禮則無以守其國。爲人上無禮則無以使其下,爲人下無禮則無以事其上。大夫無禮則無以治其家,兄弟無禮則不同居。人而無禮,不若遄死。”景公色愧,離席而謝曰:“寡人不仁,無良左右淫湎寡人,以至於此。請殺左右以補其過。”晏子曰:“左右無過。君好禮,則有禮者至,無禮者去。君惡禮,則無禮者至,有禮者去。左右何罪乎?”景公曰:“善哉!”乃更衣而坐,觴酒三行。晏子辭去,景公拜送。詩曰:“人而無禮,胡不遄死!”
第九章
傳曰:堂衣若扣孔子之門曰:“丘在乎?丘在乎?”子貢應之曰:“君子尊賢而容衆,嘉善而矜不能,親內及外,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。子何言吾師之名爲?”堂衣若曰:“子何少言之絞!”子貢曰:“大車不絞則不成其任,琴瑟不絞則不成其音。子之言絞,是以絞之也。”堂衣若曰:“吾始以鴻之力,今徒翼耳。”子貢曰:“非鴻之力,安能舉其翼?”詩曰:“如切如瑳,如錯如磨。”
第十章
齊景公出弋昭華之池,使顔斲聚主鳥而亡之,景公怒而欲殺之,晏子曰:“夫斲聚有死罪四,請數而誅之。”景公曰:“諾。”晏子曰:“斲聚!汝爲吾君主鳥而亡之,是罪一也。使吾君以鳥之故而殺人,是罪二也。使四國諸侯聞之,以吾君重鳥而輕士,是罪三也。天子聞之,必將貶絀吾君,危其社稷,絕其宗廟,是罪四也。此四罪者,故當殺無赦,臣請加誅焉。”景公曰:“止!此吾過矣。願夫子爲寡人敬謝焉。”詩曰:“邦之司直。”
第十一章
魏文侯問於解狐曰:“寡人將立西河之守,誰可用者?”解狐對曰:“荊伯柳者,賢人,殆可。”文侯曰:“是非子之讎也?”對曰:“君問可,非問讎也。”於是將以荊伯柳爲西河守。荊伯柳問左右:“誰言我於吾君?”左右皆曰解狐。荊伯柳往見解狐而謝之曰:“子乃寬臣之過也,言於君。謹再拜謝。”解狐曰:“言子者公也,怨子者私也。公事已行,怨子如故。”張弓射之,走十步而沒。可謂勇矣。詩曰:“邦之司直。”
第十二章
楚有善相人者,所言無遺策,聞於國中。莊王召見而問焉。對曰:“臣非能相人也,能相人之友者也。觀布衣者,其友皆孝悌,篤謹畏令,如此者家必日益,而身日安,此所謂吉人者也。觀事君者,其友皆誠信,有行好善,如此者措事日益,官職日進,此所謂吉臣者也。觀人主也,朝臣多賢,左右多忠,主有失,皆敢交爭正諫,如此者國日安,主日尊,名聲日顯,此所謂吉主者也。臣非能相人也,能觀人之友者也。”王曰:“善!”其所以任賢使能而覇天下者,殆遇之於是也。詩曰:“彼己之子,邦之彥兮。”
第十三章
孔子出遊少源之野,有婦人中澤而哭,其音甚哀。孔子怪之,使弟子問焉,曰:“夫人何哭之哀?”婦人曰:“鄉者刈蓍薪而亡吾蓍簪,吾是以哀也。”弟子曰:“刈蓍薪而亡蓍簪,有何悲焉?”婦人曰:“非傷亡簪也,吾所以悲者,蓋不忘故也。”詩曰:“代馬依北風,飛鳥揚故巢。”皆不忘故之謂也。
第十四章
傳曰:君子之聞道,入之於耳,藏之於心,察之以仁,守之以信,行之以義,出之以遜,故人無不虛心而聽也。小人之聞道,入之於耳,出之於口,苟言而已,譬如飽食而嘔之,其不惟肌膚無益,而於志亦戾矣。詩曰:“胡能有定。”
第十五章
孔子與子路子貢顔淵游於戎山之上,孔子喟然嘆曰:“二三子者各言爾志,予將覽焉。由爾何如?”曰:“得白羽如月,赤羽如日,擊鐘鼓者,上聞於天,旌旗翩飜,下蟠於地,使將而攻之,惟由爲能。”孔子曰:“勇士哉!賜爾何如?”對曰:“得素衣縞冠,使於兩國之間,不持尺寸之兵,升斗之糧,使兩國相親如兄弟。”孔子曰: “辯士哉!回爾何如?”對曰:“鮑魚不與蘭茝同笥而藏,桀紂不與堯舜同時而治。二子已言,回何言哉?”孔子曰:“回有鄙之心?”顔淵曰:“願得明王聖主爲之相,使城郭不治,溝池不鑿,陰陽和調,家給人足,鑄庫兵以爲農器。”孔子曰:“大士哉!由來,區區治何攻?賜來,便便治何使?願得衣冠爲子宰焉。”
第十六章
賢士不以恥食,不以辱得。老子曰:“名與身孰親?身與貨孰多?得與亡孰病?是故甚愛必大費,多藏必厚亡。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長久。大成若缺,其用不敝。大盈若沖,其用不窮。大直若詘,大辯若訥,大巧若拙,其用不屈。罪莫大於多欲,禍莫大於不知足,咎莫憯於欲得。故知足之足常足矣。”
第十七章
孟子妻獨居,踞。孟子入戶視之,白其母曰:“婦無禮,請去之。”母曰:“何也?”曰:“踞。”其母曰:“何知之?”孟子曰:“我親見之。”母曰:“乃汝無禮也,非婦無禮。禮不云乎:‘將入門,問孰存。將上堂,聲必揚。將入戶,視必下。’不掩人不備也。今汝往燕私之處,入戶不有聲,令人踞而視之,是汝之無禮也,非婦無禮也。”於是孟子自責,不敢去婦。詩曰:“采葑采菲,無以下禮。”
第十八章
孔子出衛之東門,逆姑布子卿,曰:“二三子使車避。有人將來,必相我者也。志之。”姑布子卿亦曰:“二三子引車避,有聖人將來。”孔子下步,姑步子卿迎而視之五十步,從而望之五十步,問子貢曰:“是何爲者也?”子貢曰:“賜之師也,所謂魯孔丘也。”姑布子卿曰:“是魯孔丘歟?吾固聞之。”子貢曰:“賜之師何如?”姑布子卿曰:“得堯之顙,舜之目,禹之頸,皋陶之喙。從前視之,盎盎乎似有土者。從後視之,高肩弱脊,循循固得之轉廣一尺四寸,此惟不及四聖者也。”子貢吁然。姑布子卿曰:“子何患焉?汙面而不惡,葭喙而不藉,遠而望之,羸乎若喪家之狗。子何患焉?”子貢以告孔子,孔子無所辭,獨辭喪家之狗耳,曰:“丘何敢乎?”子貢曰:“汙面而不惡,葭喙而不藉,賜以知之矣。不知喪家狗,是何足辭也?”子曰:“賜,汝獨不見夫喪家之狗歟?旣斂而椁,布席而祭,顧望無人,意欲施之。上無明王,下無賢方伯,王道衰,政教失,强陵弱,衆暴寡,百姓縱心,莫之綱紀。是人固以丘爲欲當之者也。丘何敢乎!”
第十九章
修身不可不慎也。嗜慾侈則行虧,讒毀行則害成。患生於忿怒,禍起於纖微。汙辱難湔灑,敗失不復追。不深念遠慮,後悔何益?徼幸者,伐性之斧也。嗜慾者,逐禍之馬也。謾誕者,趨禍之路也。毀於人者,困窮之舍也。是故君子去徼幸,節嗜慾,務忠信,無毀於一人,則名聲常存,稱爲君子矣。詩曰:“何其處也,必有與也。”
第二十章
君子之居也,綏如安裘,晏如覆杅。天下有道,則諸侯畏之。天下無道,則庶人易之。非獨今日,自古亦然。昔者范蠡行遊,與齊屠地居,奄忽龍變,仁義沈浮,湯湯慨慨,天地同憂。故君子居之,安得自若?詩曰:“心之憂矣,其誰知之!”
第二十一章
田子方之魏,魏太子從車百乘而迎之郊。太子再拜,謁田子方,田子方不下車。太子不說,曰:“敢問何如則可以驕人矣?”田子方曰:“吾聞以天下驕人而亡者有矣,以一國驕人而亡者有矣。由此觀之,則貧賤可以驕人矣。夫志不得,則授履而適秦楚耳,安往而不得貧賤乎?”於是太子再拜而後退。田子方遂不下車。
第二十二章
戴晉生弊衣冠而往見梁王。梁王曰:“前日寡人以上大夫之祿要先生,先生不留,今過寡人邪?”戴晉生欣然而笑,仰而永嘆曰:“嗟乎!由此觀之,君曾不足與遊也。君不見大澤中雉乎?五步一噣,終日乃飽,羽毛悅澤,光照於日月,奮翼爭鳴,聲響於陵澤者何?彼樂其志也。援置之囷倉中,常噣梁粟,不旦時而飽,然猶羽毛憔悴,志氣益下,低頭不鳴。夫食豈不善哉?彼不得其志故也。今臣不遠千里而從君游者,豈食不足?竊慕君之道耳。臣始以君爲好士,天下無雙,乃今見君不好士,明矣。”辭而去,終不復往。
第二十三章
楚莊王使使賫金百斤聘北郭先生。先生曰:“臣有箕帚之使,願入計之。”卽謂婦人曰:“楚欲以我爲相,今日相,卽結駟列騎,食方丈於前,如何?”婦人曰:“夫子以織屨爲食,食粥毚履,無怵惕之憂者何哉?與物無治也。今如結駟列騎,所安不過容膝,食方丈於前,所甘不過一肉。以容膝之安,一肉之味,而殉楚國之憂,其可乎?”於是遂不應聘,與婦去之。詩曰:“彼美淑姬,可與晤言。”
第二十四章
傳曰:昔戎將由余使秦,秦繆公問以得失之要,對曰:“古有國者未嘗不以恭儉也,失國者未嘗不以驕奢也。”由余因論五帝三王之所以衰,及至布衣之所以亡。繆公然之,於是告內史王廖曰:“鄰國有聖人,敵國之憂也。由余聖人也,將奈之何?”王廖曰:“夫戎王居僻陋之地,未嘗見中國之聲色。君其遺之女樂以淫其志,亂其政,其臣下必疎。因爲由余請緩期,使其君臣有間,然後可圖。”繆公曰:“善。”乃使王廖以女樂二列遺戎王,爲由余請期。戎王大悅,許之。於是張酒聽樂,日夜不休,終歲淫縱,牛馬多死。由余歸,數諫不聽,去之秦。秦繆公迎而拜之上卿。遂幷國十二,辟地千里。
第二十五章
子夏過曾子,曾子曰:“入食。”子夏曰:“不爲公費乎?”曾子曰:“君子有三費,飲食不在其中。君子有三樂,鐘磬琴瑟不在其中。”子夏曰:“敢問三樂。”曾子曰:“有親可畏,有君可事,有子可遺,此一樂也。有親可諫,有君可去,有子可怒,此二樂也。有君可喻,有友可助,此三樂也。”子夏曰:“敢問三費。”曾子曰:“少而學,長而忘之,此一費也。事君有功,而輕負之,此二費也。久交友而中絕之,此三費也。”子夏曰:“善哉!謹身事一言,愈於終身之誦,而事一士,愈於治萬民之功。夫知人者不可以不知也?吾嘗蓾焉,吾田朞歲不收。土莫不然,何況於人乎?與人以實,雖疎必密。與人以虛,雖戚必疎。夫實之與實,如膠如漆。虛之興虛,如薄冰之見晝日。君子可不留意哉!”詩曰:“神之聽之,終和且平。”
第二十六章
晏子之妻布衣紵表,田無宇譏之曰:“出於室,何爲者也?”晏子曰:“臣家也。”田無宇曰:“位爲中卿,食田七十萬,何用是人爲畜之?”晏子曰:“棄老取少謂之瞽,貴而忘賤謂之亂,見色而說謂之逆。吾豈以逆亂瞽之道哉!”
第二十七章
夫鳳凰之初起也,翾翾十步,藩籬之雀,喔咿而笑之。及其升少陽,一詘一信,展羽雲間,藩籬之雀超然自知不及遠矣。士褐衣縕著未嘗完也,糲荅之食未嘗飽也,世俗之士卽以爲羞耳。及其出則安百議,用則延民命,世俗之士超然自知不及遠矣。詩曰:“正是國人,胡不萬年!”
第二十八章
齊王厚送女,欲妻屠牛吐。屠牛吐辭以疾。其友曰:“子終死腥臭之肆而已乎,何謂辭之?”吐應之曰:“其女醜。”其友曰:“子何以知之?”吐曰:“以吾屠知之。”其友曰:“何謂也?”吐曰:“吾肉善,如量而去,苦少耳。吾肉不善,雖以他附益之,尚猶賈不售。今厚送子,子醜故耳。”其友後見之,果醜。傳曰:目如擗杏,齒如編蠁。
第二十九章
傳曰:孔子過康子,子張子夏從。孔子入坐,二子相與論,終日不決。子夏辭氣甚隘,顔色甚變。子張曰:“子亦聞夫子之議論邪?徐言誾誾,威儀翼翼,後言先默,得之推讓,巍巍乎,蕩蕩乎,道有歸矣!小人之論也,專意自是,言人之非,瞋目搤腕,疾言噴噴,口沸目赤。一幸得勝,疾笑嗌嗌。威儀固陋,辭氣鄙俗,是以君子賤之也。”